opoojkk

举报和被举报的

lxx

最近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。自疫情开始,我一直在听梁文道的音频节目《八分》,今年他推出了付费版本《八分半》,犹豫了一阵子后,我订阅了。

一直以来相安无事,直到最近节目被全平台下架。有人猜测,是因为在蔡澜去世的那一期节目里,道长(梁文道)谈到了香港,提到了《苹果日报》的老板。我觉得这种说法可信度很高,因为如今的“爱国”已经到了空前的高度。

节目是付费的,承诺至少有 80 期。截至下架时(不含番外),已经播出了 72 期,还差了 8 期。于是制作团队通过小宇宙发出调查问卷,询问有多少人希望退款,不再听剩下的节目,也不会有额外内容。奇怪的是,这份调查问卷居然也被举报,链接一度无法访问。随后在周六(2025.8.23)下午,制作团队又重新发出了一份。

节目被举报已经让我很不解,更让我费解的是,连调查问卷也能被举报。我实在想不通,这样做是为了什么?是想让退款的朋友拿不到退款吗?还是说,单纯厌恶梁文道到这种程度?如果只是厌恶他,那举报调查问卷又和节目内容有什么关系呢?看到推送消息的时候,我只能无奈地笑了。

最后我只能把“举报”理解为一种无法接纳他人观点的表现。就好像在某些人的脑子里,有一张列有关键字的清单:一有清单上的话题被讨论,就触发了什么开关。不光自己不能谈,其他人谈也是不被允许的。看来这期节目恰好命中了。可惜的是我听过了整个节目,却不觉得哪里又不妥的说法。

播客我几乎只听这一档。我喜欢它的原因很简单:不是因为它告诉我对错,而是它让我反思。梁文道在很多问题上的角度和拆解方式独特又深刻,至少值得我学习。或许正是因为我在很多方面保有与他相近的看法,因此才会认同,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平时并不容易被接受的观点。

现如今的环境,越来越恶劣。许多方面都受到限制。又不说什么能谈、什么不能谈,于是为了避开这些所谓敏感内容,只得采用更严格的标准。甚至是改用缩写,还有说谜语。内容来源有限,能发声的媒体越来越少,互相抄来抄去。像在屎上雕花,结果就是今天的中文互联网,充斥着重复、浅薄、泛娱乐的内容,以及让人激情澎湃的口号。
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讨论变得格外敏感。今天讨论这个明星,明天讨论那个明星,这个综艺节目多好看等等。除此之外就是“爱国“。你可以放弃利益,会要求民族尊严,不容许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发生,和国家的方向一致。即使事一个为了生计发愁的人,也可以在国际关系上说得头头是道。

可“爱国”到底是什么呢?你知道吗?是保卫政府吗?那辛亥革命、内战又是什么?如果不是,什么才是爱国?这个国家难道不是由我们这些人一起组成的吗,我们不正是国家的一份子吗?

还有另一个现象:当糟糕的事情发生时,很多人不是去分辨是非,而是直接指责对方,好像自己永远是受害者。

当真相揭露时,还得有人去‘闹’才行。原本难以推动的事,一旦闹起来,结果往往就真会不同。在这样的氛围里,对与错本身似乎不再重要,重要的只是‘能不能闹出效果’。

Categories: